疼痛醫不好… 啊!是憂鬱症
疼痛醫不好… 啊!是憂鬱症
【聯合報/陳能清/新竹市能清安欣診所院長】
四十出頭的王先生(化名)是房屋仲介,個性外向、對工作充滿熱情,但隨著房屋市場競爭激烈,業績壓力也越來越大。近年來王先生經常抱怨肩膀疼痛、背痛,有時還會突然胸悶、全身沒力。近來他三不五時上醫院「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但始終沒法真正擺脫疼痛。
自覺「身體不好」,王先生漸漸在工作感到力不從心,業績雖還勉強維持一定水準,但看事情已索然無味,連年終尾牙抽中全公司羨慕的出國旅遊大獎都興趣缺缺。太太因此擔心不已,聽從朋友建議陪先生去看精神科,才知道是憂鬱症。
依據美國二○○○年研究顯示,近半憂鬱症病患最先出現的症狀不是心情沮喪、提不起勁,而是各式各樣的慢性疼痛或其他身體症狀。
門診經常會看到很多病人,頭痛跑去看神經內科,肩膀痛跑去看復健科、骨科,全身痛不知道原因的只好跑去看家醫科;一會兒胸悶、一會兒又腸胃不舒服,幾乎每一科都逛過,在醫院繞了一大圈,最後才被轉介到精神科。
實際上,從憂鬱症確診患者身上發現,很多病人莫名的長期慢性疼痛,主要都來自憂鬱症。曾有患者以「精神被疼痛的身體所困住」形容自己所承擔的苦悶。
事實上,國外已有研究證實,有慢性疼痛困擾的患者中,至少一半同時有憂鬱症的困擾。身、心不暢快互為因果,也讓憂鬱症的即時診斷與治療更為重要。
憂鬱症與正腎上腺素、血清素、多巴胺分泌不夠有關。但早期的「三環抗鬱劑」作用廣泛,副作用也大,這二、三十年來漸漸發展出針對特定血清素作用的抗憂鬱劑,大幅降低了副作用,後來醫界陸續研發出來的憂鬱症藥物也幾乎是同一類的「選擇性血清素再吸收抑制劑」(SSRI)。
新一代抗憂鬱劑則不僅作用在血清素,也作用於正腎上腺素,屬於「選擇性血清素及正腎上腺素再吸收回收抑制劑」(SNRI),除了改善情緒症狀,對憂鬱症引起的身體症狀也有治療效果,醫師治療憂鬱症算是多了一項新武器。
不過,就算治療武器再多,如果病人對憂鬱症的認知不足也是枉然,所以要特別呼籲病患,如果長期身體疼痛找不到病因,就有必要懷疑是否為憂鬱症作祟。
【2006/11/29 聯合報】
發佈日:
2008-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