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管理團體
情緒是每一個人每天都會面臨問題,我們不時會經驗到真切的情緒感受,喜悅、悲傷、焦慮、憤怒與憂鬱,這些都是是人類共通的體驗。情緒可激發或增強行為,亦可以阻礙或遲滯行為,進而干擾生活。而有精神疾病困擾的患者更是常因疾病或性格因素在生活中伴有焦慮、抑鬱、緊張、恐懼…等的情緒反應,情緒狀態對身心健康會造成影響,更會干擾人際關係的互動,使患者不易維持較長久的關係。也容易讓患者在人際中退縮或逃避社會性聚會,進而阻礙社會能力的發展。另外,情緒會影響行為,人的行為表現大都事出有因,而情緒就是一個促動的力量,情緒反應常是人們動機的根源。
此團體主要以情緒管理為主,主要的活動設計乃依據Ellis的理情治療(RET)而來。Ellis認為情緒困擾的產生是由於不合邏輯的思考方式所致,因此要去除情緒困擾,先要幫助個體了解、修正非理性想法,再以理性想法取而代之,就可以達到消除情緒困擾的目的了。
根據Ellis的看法,他認為人具有非理性的概念,而且普遍存在於適應困難的個體 (Ellis,1975;1977),Ellis在臨床的觀察上找出一些患有情緒困擾或適應不良的人常持有的觀念:
(1)個人方面
我必須贏得所有人的讚許,如果做不到,那是很糟糕,我不能忍受任何的失敗,假若我表現不好,也得不到別人的讚許\\,那我就是一個無用的人。
(2)他人方面
別人必須像我期待般對我仁慈、公平、體貼,否則那將是可怕的災難,我不能忍受他們那種討厭的樣子,他們是可惡而無用的人。
(3)環境方面
我必須得到我所想要的東西,我希望周遭的環境及世界能像我期待般的有秩序與明確,如果不是如此,那不但糟糕,我無法忍受那不舒服、挫折、這世界是很糟糕,日子簡直無法過下去。
這三種思維方式都是從人們對事物絕對化的要求「必須」產生出來的,常使人陷入負的極端的情緒之中而難以自拔。
而事實上每個人皆有改變非理性信念的潛能,皆有無限潛能對抗自己的非理性思考,人在成過程中,時時刻刻之改變,並非絕對受過去歷史經驗的束縛而無法改變;因此,團體中透過討論內省、質問、再思考等方法,尋找合理思考模式,鬆動既有的非理性的信念以及所導致的情緒反應與行為。
本團體活動設計即參考此一理論之治療模式亦稱做ABCDEF治療法。ABCDEF使用過程,即讓當事人了解當他產生強烈負向情緒時,困擾他的不是引發事件本身,而是他對此事的想法。因此團體要達成上述目標,第一步是向當事人說明他們持有許多非理性的「應該」、「最好」和「必須」。當事人要學習能區別理性與非理性的信念。接著帶著當事人超越察覺的階段。並讓成員瞭解其情緒不斷困擾是因其非理性思考及重複著自我挫敗的意念,才會導致。瞭解之後開始協助成員矯正想法和放棄非理性的思考。最後激勵成員發展一套理性的生活哲學,如此未來就能避免成為其他非理性信念的犧牲者。
情緒管理是一個重要的學習,而對於復健中的患者來說學習情緒的認知、理解和調適是更是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學習內容與經驗。
發佈日:
2006-01-20